这些人家里可真是热闹非凡。一个小巧的中国大模型竟然让美国的科技巨头和金融大佬们焦虑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美国的政治人物更是上纲上线,又搬出了“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这块大盾牌。
我实在想不明白,作为世界军事霸主的美国,“国家安全”怎么变得这么脆弱?那它凭什么还能自封为世界警察呢?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另一个问题:原本群情激愤地要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结果却变成了一场美国自己内部的金融保卫战?
我们看到,不管大美丽怎么出招想把深度求索带来的影响消除掉,其实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避免金融泡沫破裂。
但是为什么美国科技这么有优势的东西会这么脆弱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止困扰我一个人,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
也许我们可以从大美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找到一些答案。
如果我们从2018年的华为事件开始说起,就会发现一个关键问题:美国人一开始就是用一种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来对付竞争对手,然后一步步采取“小院高墙”的策略来阻挠对手,最后把竞争对手逼成了完全独立的系统。也许,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最开始的时候,美国的优势当然是科技和金融(也就是美元的霸主地位)。但他们忽视或者严重低估了产业链的重要性,所以就把资源错误地投入到那些无法创造太多价值的科技创新环节中去了。
任何科技创新或金融资本本身其实并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它们要想赚最多的钱,只能通过控制下游的实体经济链条来变现,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美国的政客们搞砸了这一切!他们总是用那招“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老套路,已经玩到上瘾了。但他们没想到这次遇到了真正的硬骨头,对手越来越强大,自己的科技和资本也因此失去了最大的市场。
所以,美国的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只能靠制造泡沫来勉强支撑,希望通过时间来寻找新的出路,幻想美国政客能凭借霸权打造出另一个“中国供应链”,或者迫使中国屈服。但实际上,美国政客们用力过猛,事情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被大美利坚逼着放弃幻想的中国,只能走上一条独立于大美利坚的道路,结果发现这条路越走越宽。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因为大美利坚禁止中国走通用型道路,中国只好选择垂直型道路,结果这条路反而最适合中国的科技和产业发展。
而大美利坚的算力中心和高端算法芯片,在中间环节越堆越多,却无法通过产业实现盈利,最终陷入死胡同:资本泡沫越吹越大,但产业应用的利润却无法满足资本的需求,更糟糕的是,美国政府还禁止其科技创新成果出口到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因此,深度求索发布的大模型在成本、使用效率以及对算法芯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狠狠打击了美国的科技泡沫。
所以,原本应该是一场科技竞赛的深度求索大模型事件,最后却变成了大美利坚的金融保卫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没有任何不良倾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